您的位置: 首页 >社会实践>详细内容

社会实践

青春作笔书法治 江淮大地绘平安 —— 普法青年先锋队 “三下乡”反诈普法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30 23:34:04 浏览次数: 【字体:

当暑期的热浪席卷江淮大地,一群身着红马甲、蓝色队服的青年学子正用脚步丈量基层,以专业守护民生。淮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普法青年先锋队暑期开展的“三下乡”反诈普法系列活动,从淮北市相山区的社区凉亭到萧县白土镇的葡萄田埂,从老人斑驳的手掌到孩童稚嫩的画笔,构建起一张覆盖城乡的法治防护网,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基层治理的责任担当。

社区里的“防骗锦囊”:让反诈知识走进寻常百姓家

“陌生来电要警惕,可疑链接莫点击”——6 月 30 日清晨,淮北师范大学实践团的青春誓言回荡在相山区鹰山社区。这支由法学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带着精心准备的案例手册和互动方案,开启了为期两天的社区反诈行动。

在社区会议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研讨会”正在进行。实践团成员用数据可视化呈现“网络刷单”“冒充公检法”等骗局的最新变种,曾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退役老兵王德胜结合战场经验提出:“反诈就像阵地战,既要守住自己的心理防线,也要帮邻里筑牢工事。”这番话让在场学子深受触动,当即调整宣传方案,增加“邻里互助防骗岗”的内容设计。

次日的社区广场上,“反诈承诺墙”前排起长队。有的老党员在志愿者搀扶下,用颤抖的手签下名字:“上次差点被 ‘保健品退款’骗了,现在知道该咋防了。”流动宣传岗的学生们带着自制的“防骗口诀”漫画,逐户走访独居老人,将法律条文转化为方言土语,让防范意识真正入脑入心。

        葡萄藤下的 “法治课堂”:从田埂到童心的浸润

7 月中旬的萧县白土镇,葡萄藤下的阴凉处成了特殊的 “普法课堂”。淮北师大“普法青年先锋队”的学子们顶着 38℃的高温,将反诈宣传从村委会延伸到田间地头。

“张大叔,您看这案例 —— 去年砀山有个果农,就因为轻信‘高价包销’的虚假订单,损失了三万多。”在张村葡萄种植园,团队成员举着案例展板,向农户讲解涉农诈骗的典型套路。针对当地产业特点,团队专门整理了“虚假农资”“ 网络贷款 ”等 6 类涉农骗局防范要点,向农户重点宣传。

更让村民们点赞的是针对孩子的“反诈小课堂”。志愿者们通过情景剧演绎“陌生人给游戏充值” 等场景,让孩子们在绘画、朗读中记住 “不透露密码、不随便扫码”。10岁的孙思雨当上 “小小宣传员” 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提醒爷爷:“那个说‘中了电动车’的电话,是骗子!”

从村委会的政策解读到葡萄架下的案例分析,从老人的经验分享到孩童的童言警示,普法行动在乡村形成了 “全家参与、全员防范”的良好氛围。

青春力量的多维延伸:从实践到长效的深耕

7 月 15 日,团队兵分多路,将反诈触角延伸至天长市。在石梁镇,学子们协助工作人员开展防电诈宣传,参与纠纷调解;在“法润青春・‘未你守护’”启动仪式上,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的赵亚夫代表学子表态:“要让青春力量融入基层治理,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个角落。”

此次系列活动创新采用“调研—宣讲—实践—复盘”的闭环模式,形成了可复制的“高校 + 基层”反诈协作机制。实践团累计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覆盖群众1200余人次。

“这些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让法治精神活起来的新方法。”白土镇张村的朱书记的评价道出基层心声。淮北师大三下乡带队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品牌,让青年学子在服务乡村振兴、参与基层治理中,既做法律法规的宣传员,更做法治精神的践行者,用青春行动书写新时代的“枫桥经验”青春篇。

33862315397cda4574b286418e20b3b

从城市社区到乡村田野,普法青年先锋队成员用脚步践行 “普法为民”的初心,让反诈防线在基层扎根,让法治信仰在民间生长。这场跨越城乡的青春实践,不仅筑牢了民生安全的“防火墙”,更彰显了中国青年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力军作用。

09a7d30ab27120e80f7520f220fd7bc

(文:李稀钰/审校:董赛微/终审:马东)


终审:校团委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