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映星,温暖童心”—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赴凤凰社区科普特殊群体知识
为增加市民对特殊人群的认识程度,让大众了解特殊人群的生活状态、需求及他们为融入社会所做的努力,打破对特殊群体的误解与偏见,推动特殊人群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社会融合,2025年暑期,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萤火映星”团队前往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凤凰社区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团队积极与凤凰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协作,充分了解社区内特殊群体的基本情况,发挥特殊教育专业优势,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从梳理特殊儿童家庭需求,到策划趣味互动体验环节,力求让包容与耐心的理念,通过丰富形式传递给更多人。
活动期间,团队在社区广场举办了别开生面的特殊群体知识科普展。图文并茂的展板、生动有趣的宣传手册以及现场讲解,向社区居民详细介绍了特殊人群的生活状态、面临的困难以及他们为融入社会所付出的努力。“过往,特殊儿童对很多居民而言只是浮于书本的概念,经我们讲解,大家意识到近些年频繁见诸新闻媒体的自闭症儿童、脑瘫患儿、唐氏综合征(糖宝)等,都属于特殊儿童群体。”通过科普,让特殊儿童概念从抽象变得具体可感,实实在在加深了居民对他们的认知。不少居民驻足观看,认真聆听讲解,并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
为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对特殊教育的认知与需求,团队设计了《特殊教育认知与社会参与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对特殊群体的态度、参与公益活动的意愿、对社区融合教育的建议等。活动现场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调研结果显示,超85%的居民表示“愿意为特殊儿童提供帮助”,但近60%的人“不了解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针对这一现象,政府、学校、媒体和社会组织需要形成合力,逐步构建理解与支持特殊群体的社会环境。
在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中,“萤火映星”团队成员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和视频,向居民们讲解自闭症、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等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并现场演示如何与特殊儿童正确沟通交流。团队成员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科普活动,消除误解与偏见,让更人关注并支持特殊儿童群体,共同营造包容友爱的社会环境。”大家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充分展现了淮北师范大学学子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
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凤凰社区居民对特殊群体的认识和关注,也增强了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萤火映星”团队负责人表示:“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关爱特殊群体的脚步不会停止。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特殊群体,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未来,团队将继续关注特殊儿童群体,用专业与爱心为创建包容性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文图:唐梦如 丁燕姗 李晓涵 张敏 吴爽 付诗琴/审核:周勋/审校:董赛微/终审:马东)
用户登录